疾病防治
曾否試過養了數年的魚也未曾用藥,直至牠們百年歸老呢?若答案肯定的,那麼,你定必對魚兒照顧有加,亦完全滿足了牠們的需求。雖然大家並不希望自己的魚生病,但偶爾的大意遺漏也許會出現,然而,我們透過增加對魚的認識,了解牠們的需求,養成良好的水質管理習慣,冀能盡量減低魚隻染病以及死亡的機會。
魚為何會生病
各種魚病的成因,大致分為外在因素與內在因素:魚隻從捕捉者或繁殖者手中運送至水族館,均受到運輸折騰及水質轉變的影響,過程中容易造成緊迫,導致免疫系統功能減弱,容易引發細菌及寄生蟲等感染。購入這些病魚回家而不加以隔離檢疫,便讓同缸魚受到感染。
魚的健康由你操縱
不同魚種對飼養環境的需求不盡相同,然而,飼養密度和投餵量,以及定期換水和清洗魚缸設備等日常管理工作,均對水質環境存在著關鍵的影響,亦是魚隻能否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有關選魚和水質環境的相關資訊,可參閱本網站的新手入門篇。
找出病因
當你發現心愛的魚出現病徵時,別急於下藥,先想想在那裡出了問題 — 太久沒有換水?加入了新魚?換水過急、溫差過大?找出病因後,才對症下藥。由於不少疾病的發生都是水質惡化引起,故在下藥前換水,既可改善水質之餘,亦可減低水中的細菌含量,有些輕微的症狀,祗需換水魚隻便會慢慢地康復過來。
魚體會告訴你已經患病
白點
常見的魚類寄生蟲感染,患病初期魚隻偶爾出現縮鰭、摩擦身體和呼吸急促。病情嚴重時體表會出現大量白點、呼吸困難、浮在水面或躺在缸底。白點蟲寄生於魚類的皮膚裡,受到魚體黏液保護,成熟後釋出仔蟲於水中飄浮並尋找宿主,祗有在該段時間施藥才有效治療白點病。 白點蟲的生活史約3~7天,治療時宜提升水溫至28~30度,以加快白點蟲的生活史,並持續用藥不少於七天。白點病是高度傳染性疾病,尤以燈科魚、虎頭鯊和三間鼠等魚類較易受白點蟲感染,故飼養該類魚種或購入新魚混養時,宜先隔離檢疫。白色黏膜
魚體表面受刺激引發黏液分泌過多,可能是受到寄生蟲感染、細菌感染或水質影響所致。
白斑
通常由細菌感染引起,此徵狀常出現於日光燈魚的背部。
棉花狀物
大多由真菌所引起,通常是由於魚體受傷、細菌或寄生蟲感染後出現。
紅色潰瘍
由細菌引起,某些情況下寄生蟲感染會出現相同病徵。
體色變暗
水質變差、受到細菌或寄生蟲所感染。
爛鰭
細菌或寄生蟲感染、打鬥造成損傷或水質硬度等因素所致。
頭洞
水質差、長期營養不良或寄生蟲引起。
眼睛混濁
水質不良或受到寄生蟲感染所引起。
眼睛凹陷
感染疾病、體力虛脫或先天缺憾所導致。
腹部腫脹
胃部積水、腸道阻塞或腫瘤引起,腹脹常會造成突眼、立鱗和魚鰭基部發紅。
魚隻的異常行為
浮上水面
於水面急速呼吸,常因水中溶氧量不足或鰓部受感染。
磨擦體表
在物件上磨擦身體,以減輕患處痕癢,多由寄生蟲引起。
食慾旺盛身體消瘦
受線蟲感染。
離群
幾乎所有疾病都可能令魚隻出現離群獨處的情況。
集結
整群魚隻集結於缸角、魚缸底部、進水口或近水面處,此類情況常因寄生蟲感染所引起。
跳缸
跳出魚缸大多由於水質差劣或受到有毒物質影響。
藥物使用
治療魚隻感染疾病的藥物,大多可在水族館裡找到,於下藥前先換掉1/3~ 1/2舊水,移走缸內的活性碳和紫外光殺菌燈,療程完成後再換水一次,有需要時使用活性碳吸附殘留藥物。 常用藥物: 福馬林 Formalin — 抗黴菌和體外寄生蟲藥物,治療魚鰓及體表寄生蟲感染,亦可預防魚卵受水黴菌感染。 亞甲藍 Methylene Blue — 抗黴菌藥物,常用作預防魚卵感染。 甲硝唑 Metronidazole — 治療體內蟲及厭氧性細菌感染。 黃粉 — 治療潰瘍和爛鰭等。 粗鹽 — 預防水黴菌及體外寄生蟲感染,常和其它藥物混合使用。 一個飼養空間寬敞的魚缸,將讓你有更多時間享受養魚之樂﹗